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在第四舰队到达卡萨布兰卡之后,中国海军就在努力了解这片陌生的海洋。甚至专门安排了情报船。从一九四五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海军还动用了十多艘远洋潜艇,专门在北大西洋上搜集天气与海况资料。但是总体来说,中国海军依然不够了解北大西洋,特别是那变化无偿的天气。
要知道,在气象上,北大西洋与太平洋有很大的区别。
别忘了,“太平洋”这个名字,就来自于第一个穿越太平洋、完成了寰球航行的大航海家麦哲伦,主要就是。在穿越太平洋的时候,麦哲伦的船队没有遇到风暴,仿佛这是一片太平的海洋一样。
当然,只能说麦哲伦的运气足够好。
虽然太平洋上也有风暴,比如每年的六月到十一月,西太平洋上就会刮起台风,某些年份甚至会出现几十次,但是太平洋上的气候变化是有迹可寻的。因此也就可以找出气候变化的规律。
在北大西洋上,气候变化几乎没有规律。
可以说,这是最让人头痛的地方。
要知道。舰载航空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非常高,只要海况变得恶劣。舰载机就无法在航母上起降。
也正是如此,美英才会一直重视战列舰这样的主力舰,而不是一味的发展舰队航母。
事实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例外。虽然早在战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就着手设计与建造舰队航母,但是其第一艘舰队航母在一九四二年才正式服役,而第二艘舰队航母到现还在波罗的海进行测试呢。
可以说,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只有主力舰能够作战。
显然,顾祝同也明白这个道理。
为此,他也做了特别的安排。
这就是,战斗舰队里的护航战舰都搭载了几架专门执行气象侦察任务的水上飞机,舰载航空兵里也有部分侦察机被安排去执行气象侦察任务。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动用轻巡洋舰去搜集气象信息。
只是,这还不够。
“青岛”号所在的补给舰队里面,除了有二十艘快速战斗支援舰,还有四艘各搭载了十六架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
在太平洋上,水上飞机母舰主要用于执行侦察与警戒任务。
在大西洋上,这种战舰的主要用途是监视周围的天气变化,及时为附近的战斗舰队提供天气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舰队的最大敌人不是美军舰队,而是变化多端的天气。
虽然美军舰队里也只有四艘主力舰,而第41舰队的主力就是四艘战列舰,双方在数量上没有差距,但是顾祝同并不想在恶劣的天气下打一场主力舰之间的决战,他要想用最小的代价取胜,就得让舰队航母发挥作用。
这样一来,搞清楚天气变化比什么都重要。
甚至可以说,天气变化直接影响到了舰队作战。
进入大西洋的第二天,顾祝同就品尝到了风暴的滋味。
一场从北面袭来的风暴,在横扫了比斯开湾之后继续南下,一直在到达北非海岸线之后才离开了洋面。
这场风暴,足足持续了三天。
直到六月八日,舰队才驶出风暴区。
用那些已经在战舰上服役了数年的官兵来说,这是他们遭遇过的最强的风暴。狂风刮得最猛的时候,人员甚至不能留在舰队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如果必须要到飞行甲板上工作,就得用上安全绳。
在这三天里,很多新兵连饭都吃不下。
至于出动舰载机执行侦察任务,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水上飞机更加无法出动,即便是派出去执行侦察任务的轻巡洋舰,也像是漂浮在海面上树叶一般,一会被推上浪尖,一会又跌入谷底。
更要命的是,在风暴区内,战舰上的电台都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接收后方发来的电报。
所幸的是,这场风暴只持续了三天。
八日夜间,风暴过去。
到了九日清晨,所有官兵都发现,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晴朗的天空,目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连一片云朵都没有,天空仿佛就是一个蓝色的大罩子,铺天盖地的遮盖着同样是蔚蓝色的大海。
顾祝同可没有心情欣赏美景,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当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点损失。
报告让他有点悲观,在这场风暴中,三支战斗舰队损失了近四十架舰载机,而且全部都是系留在飞行甲板上的舰载机。显然,英国皇家海军一直坚持采用封闭式机库,并且严禁在飞行甲板上系留舰载机,并不是没有道理。此外,战舰也有所损伤,有一艘舰队航母的防空雷达天线被狂风刮走了,而一艘轻巡洋舰的桅杆还在狂风中折断,只有四艘战列舰算得上是完好无损。
顾祝同不得不暗自庆幸,这场风暴只持续了三天。
如果风暴多持续几天,恐怕他就得率领舰队退回地中海了。
顾祝同没有选择撤退,因为在天亮之前他就收到了消息,美军舰队已经出现在巴哈马群岛北面,正在向百慕大群岛航行。
显然,美军没有打算撤退。
清点完损失,顾祝同一面命令各舰尽量修复受损设备,一面命令四艘快速战斗支援舰追上去,为受损战舰提供维修服务。
别忘了,快速战斗支援舰不但能为战舰提供燃油与弹药,还能提供简单的维修服务。
此外,快速战斗支援舰还能携带一些战舰的零备件,而且主要是易损设备的备件,以便让战舰在海上修复像雷达这样的设备。
安排好这些,顾祝同开始清点人员伤亡。
所幸的是,因为各舰舰长都下达了戒严令,官兵大多留在舱室里面,所以没有一名官兵在风暴中丧生,只是有不少人负伤。最严重的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在“李广”号航母上,一名航空勤务人员为了系好一架停放在飞行甲板上的战斗机,被狂风刮起,装到了附近的一门高射炮上,导致腰椎断裂,下半身瘫痪。这名士官,后来得到了由冯承乾亲自办法的优秀服役荣誉奖章,但是下半生也只能在轮椅上渡过了。
舰队依然在向西航行,只是顾祝同没有下达战备命令。
此时,美军舰队还在大西洋对岸,双方隔着数千公里呢。即便不再出意外,双方都以最高巡航速度前进,也要一周之后才会遭遇。
在这一周里,顾祝同得想清楚如何打这场海战。
当然,史蒂文森也得好好考虑一番。!~!
第四百六十九章 勉力为之
到底该怎么打,史蒂文森心里也没数。
虽然在亚速尔群岛海战中,史蒂文森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通过击溃德意联合舰队大大提振了美军的士气,但是史蒂文森非常清楚,中国舰队绝不是德意联合舰队,两者不可相互比较。
要知道,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海军已经用最终的结果证明了自身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这次指挥中国舰队的,正是在太平洋上击败了美国海军,把战火烧到美国本土的顾祝同。
顾祝同不大了解史蒂文森,但是史蒂文森非常了解这名中国海军上将。
虽然史蒂文森从未与顾祝同交过手,但是他知道,斯普鲁恩斯绝对不是孬种,更不是缺乏才能。
斯普鲁恩斯连吃败仗,除了美军的自身因素之外,就是对手太强了。
事实上,史蒂文森与斯普鲁恩斯的私交还算不错。
两人当参谋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都在海军部供职,而且两人的某些观念比较接近,因此也就比较投机。只是在离开海军部之后,斯普鲁恩斯去了太平洋舰队,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尼米兹的重用。史蒂文森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在到大西洋舰队之后,他沉默了好几年,直到美国参战,才获得了表现机会。
当然,有一点不可否认。
这就是,史蒂文森不太懂得航空作战。
不是说他不知道航空作战的重要性,而是不知道该怎么打。主要就是,在大西洋舰队根本没有多少类似的机会。
有趣的是,在接到任命之前,史蒂文森认为会是斯普鲁恩斯去指挥大西洋舰队。
要知道,不管斯普鲁恩斯吃了多少败仗,他依然是美国海军中作战经验最丰富,而且最会指挥航空作战的舰队指挥官。
在接到任命的时候。史蒂文森还非常惊讶。
只是,他没有时间去找在家赋闲的斯普鲁恩斯,就急匆匆的去了舰队,然后就率领舰队去了亚速尔群岛。
不可否认,美军在这场海战中取得了胜利。
只是,这仍然掩盖不了美军犯的错误。
最大的错误,就是史蒂文森过于倚重主力舰。希望通过主力决战来取胜,也就错过了最佳的偷袭机会。要知道。攻击德军舰队的战斗是在上午十一点之后打响的,而攻击意大利舰队的战斗则在下午进行。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史蒂文森浪费了好几个小时。如果能把战斗提前两个小时,那么德意联合舰队就不可能在夜幕降临之后逃脱,而会在日落之前被美军的第三波攻击彻底消灭。
更重要的是,如果对手不是德意联合舰队。而是中国舰队,这场海战的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
要知道,即便不是顾祝同在指挥,换成其他人来指挥,比如田黛芳,也绝对不会浪费这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这样一来,首先发起攻击的肯定是中国舰队,因此美军根本不可能获得抢先攻击的机会。
对此,史蒂文森非常清楚,也有自知之明。
也正是如此。在接到前去迎战中国舰队的命令时,史蒂文森感到很惊讶,只是他不得不执行命令。
如果又史蒂文森做决定,他会选择避而不战。
原因很简单,他根本没有信心战胜中国舰队。
此外,史蒂文森认为,与其主动交战,还不如留在本土附近。等中国舰队找上门来,然后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与支援下作战。
这么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以逸待劳。让中国舰队横跨大西洋,航行数千公里。使得舰队官兵只能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作战。二是中国舰队不大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