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伟玲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我的姑姑都说我是“从来没有失态过”,不是吗?
    她们可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人!

    依依在吠叫。它知道迈克死了。
    早上起来我听见它在窗前呜呜的声音。
    此刻它在吠叫,冲着小花园吠叫——那里一个人都没有——它在吠叫。

    它知道迈克死了。
    它不知道它也会死。并且不会太久了。
    我也会死。并且不会太久了。
    几十年,不也就是弹指一挥间?

    李婆婆陈爷爷死了,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借由我的思想,我的价值观,我的性情而活着。我在这些方面忠于了他们。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并没有消失——那不就是通常对死亡的定义?

    我也会死,记得或不记得我都没关系,但我死的时候,要感到生命有意义——我爱过,我付出过,我以爱来支持过、温暖过、改变过一些人。
    这就够了。我曾经对这个世界尽了我的力。
    如同我曾经对婆婆尽了我的力。
    无憾。

    对迈克狗,我也尽了我的力。
    对它,我要比对豆沙包容很多。因为豆沙之死让我明白,家里干不干净,有没有碰坏几样东西,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活着,并且彼此相爱。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话我懂不懂得?我懂得!
    因缘和合之时,成此肉身,入带有因果痕迹之神识,此为一个“我”;因缘分解之时,肉身分解,神识离开,带其因果痕迹,再次变为生命形式,变成另外一个“我”。此我非彼我,个别自我是幻象,生命本体永不消。

    狗狗迈克,这就是我为你念的经文的意思,你要懂得。我通过“混沌思考的波”向你传递这一觉悟,如你能够收到,便能转念,我再用阿弥陀佛咒,助你往生西方净土。

    好孩子,你做得到!

    昨天晚上,当我坐在沙发上,点着蜡烛,想着迈克狗短暂一生的遭遇,我想:


    它关在笼子里,是好还是坏?
    我接它出来,是好还是坏?
    送它去园子,是好还是坏?
    被土狗欺负打出血了,是好还是坏?
    初次发情就和土狗交配,是好还是坏?
    接它回到它喜爱的家中,是好还是坏?
    让它自由奔跑在小花园里,是好还是坏?
    如今它死了,是好还是坏?

 

    我终于明白了生死无好坏,得失无好坏,人事无好坏的道理。
    没有固定的好坏,只有业力成就因果。

    刹那之间,我原谅了一切。
    最后的那一丝“怨”也完全地化解。
    完完全全地,化解。

    即使此刻有一个歹徒冲进房间,无端给我一刀,立即毙命,倒地的瞬间,我的神识也绝不会怨他。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了我的爱。
    我是真正的胜利者。因为我有爱!

    李婆婆和陈爷爷,脸上露出了淳朴憨厚的笑容。
    每次我讲课的时候,他们都并排坐在课堂的某个角落,专心地听我讲。
    他们一生苦于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个,到戏院要小小的我帮他们看座位号。他们很羡慕那些有文化的人——在他们看来,我就是有文化的人,幼小的有文化的人。
    现在,当我在讲课的时候,他们总是在听,并且变得越来越喜悦,越来越幸福。其实他们听不怎么懂,但他们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了,就很满意,很满足了。

    淳朴憨厚富于爱心的人,又岂只李婆婆陈爷爷两个?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地球的一些角落,不就生活着一些慈祥的婆婆爷爷?
    在遥远的未来,地球的一些角落,不还有人在思考,在讲授,在微笑,那不就是看似已死的我?
    迈克狗狗去了,它变成了另一种生命,而地球上不还奔跑着无数无边的狗狗?它们每一个,都是迈克,都是豆沙,都是你,都是我。

    愿众生,得到快乐和快乐的原因;远离痛苦和痛苦的原因。
    愿以此残生,以及将来生生世世的生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009…3…25
业力之火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一年过去了,曾经的创伤可有淡定?曾经的弱点是否变为强大? 
    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目如寒星。在三十七岁这一年。我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完全彻底地喜欢自己,完全彻底地接纳自己,完全彻底地为我是我,感到欣喜。

    这是一次艰难的转化,在悬崖边上发生了惊人的逆转,我亲证了命运的改变——内心世界的摧毁和重建;我亲证了宇宙的规律——凡有造作必有因果。

    如果你到我心里面来察看,才能知道,对于这一切我是多么地感激。有那么一阵,我甚至想,如果能重新体验这种灵魂飞升的感觉,即使再痛一次也未尝不可。
    想法太可怕了,因为那种心痛,实已达到了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严格地说,事情与情感生活里的偶然性无关,这是一个典型的因果报应现象,它带有必然性。
    我不用向别的任何人解释,我的故事,我自己知道。

    然而,再大的痛苦,能够换回对真理的体认,那都是值得的。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我付出的代价,永远比不上我所体认的真理,它具有绝对价值。
    而当我了解到,在宇宙之间确实存在着真理的时候,生命终于体认了它的意义。
    灵魂完成了一次大的超越,难以言诉的成功和喜悦之感弥漫了我的心间。

    我相信,三十六前的我,跟三十六岁后的我,已不再是同一个人。
    而这一次转化之前,实积累了三十六年心灵探索的智慧和经验,也许还有从业十年以来的功德——我确实治好了一些病人,我确实还算是个负责任的心理医生。

    善业和恶业的果,都在我三十六岁这一年全面爆发,我被迫“与自己相遇”,在极大的痛苦中,一次又一次地体认,我曾经给他人造成的,相同的痛苦。

    熊熊燃烧的业力之火。希望它烧干净了我从前的造作,希望生活终于呈现出它本有的美,它真实的意义,和深埋在人类心中的真、善、美。

    曾经在复杂纷乱的世俗生活中,一度迷茫的理想和希望,反而被净化了。在年届中年的时候,我却是成为了更加成熟的理想主义者,满怀着更大的希望。
    生活在真理带来的喜乐中。

                                                              2008…9…8
“兜不拢”的心理学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刚刚在静坐的时候,对即往的生活做了一个回顾,尤其对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以后的心路历程做了一个回顾。
        我想我能够理解,大多数人(包括心理咨询师本身),都认为心理咨询师手上掌握有幸福人生的真理;我能够理解,大多数人(包括心理咨询师本身),都认为通过学习和适当的努力,我们的人生是可能“兜得拢”的。
        当这种幻想破灭的时候,一个人遭受的打击是很大的。事实上,大部分人会努力维系这一幻想,即人生是“兜得拢”的;通过努力和学习,我们是可以“成长”的;一切都是可以“解决”的;而心理学正是这未来幸福蓝图的指南针。
       无论怎么努力维系,我想,破灭是迟早的事。而且,早比迟好。等到临老临死的那天,才发现一切都没能“兜得拢”,回顾当初,惘然一梦,可能那时候你会问,我的这些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花费的时间、心血和精力究竟有没有意义?或者,早知如此,我当顺其自然,无所追求地度过一生,方才障显了生命的真本色,没有违背自然的本意?
        什么是“成长”?努力适应社会,在世俗生活中取得“成功”是一种成长;还是返朴归真,平淡自如是一种成长?或者,是在这两者当中取得平衡?
        不要藐视哲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不要任何哲学也是一种哲学;而一个人连自己基本的世界观都没搞清楚的时候,他(她)就不可能是成熟稳定的。 
        心理学是试图加强分别心的,还是试图消泯分别心的?
        把事物分为好和坏,在精神分析里叫做分裂的防御机制(这里的分裂与精神分裂的概念不同);那么,把心理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呢?
        谁能够建立一个健康的“标准”呢?
        哥白尼健康吗?鲁迅健康吗?李白健康吗?陶渊明健康吗?

        我今天的生活,当然比07年以前的生活好了很多。有平静,有温暖,有爱的生活就是好的,这些发自内心,不假他求。
        但我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好多“造作”(此刻写文章的行为也是一种造作),这些“造作”使我依然在轮回中浮沉。

       我不是想否定心理学,否定也是一种造作。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如果你恰逢某一人生阶段,心理学也可能刚好帮到你。正因为它有一些作用,它才存在;就好象西医一样,你不能说它没作用,但整个西医的价值理念和大自然的规律是有所违背的。西医是医术,却不能成为医道;不符合“道”的医术,都是逆天而行,有很大负作用。此刻救命,往后致命。

        心理咨询要超越“术”,上升为一种“道”,难啊!
        难是难,未必是不可能。

                                                             2008…11…4
谁挡住了幸福?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写文章是不是一种造作?


当然是。所以释迦牟尼不写文章,他的徒子徒孙们忙着结集收录他的言论,而他在世的时候却不愿意主动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