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育英中学的国文教师王翔千。王翔千比王尽美年长十岁;原名王鸣球;山东诸城人。王翔千跟王尽美;也有那么点亲戚关系——王翔千妻子的姑母是王尽美的婶母;所以他们早就相识。王翔千肄业于北京译学馆;但古文底子颇好;擅长诗词歌赋。受他的影响;王翔千的弟弟王象午也加入了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翔千的女儿王辩(后来改名黄秀珍);也很早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在陈独秀给王乐平去函;希望他在山东组织共产党的时候;李大钊从北京派来陈为人;找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商议如何在山东建立共产党。〃南陈北李〃都关注着山东。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召开了欢迎陈为人的茶话会。陈为人在会上介绍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情况。陈为人当时是北京《劳动者》的编辑。
在〃南陈北李〃的帮助下;一九二一年初;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秘密成立。最初的成员除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外;据查考;可能还包括王复元、王象午、王用章、贾乃甫等人。
第五部分:响应水族青年邓恩铭
下大雨;
涨大河;
大水淹到白岩脚;
掩住龙脑壳;
鲤鱼虾子跑不脱。
这首儿歌的作者;便是邓恩铭——王尽美的亲密战友。
邓恩铭比王尽美还小三岁;生于一九○一年一月五日(《辞海》一九七九年版〃邓恩铭〃条目;误为一九○○年生。邓恩铭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冬月十五日;换算为公历;一九○一年一月五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年轻的人物之一。
邓恩铭不仅年轻;而且是水族人。他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水族集居村寨水浦村的板本寨。那里离荔波县城大约二十公里。水族是中国人数甚少的少数民族。据一九五七年统计;中国的水族只有十六万余人;聚居于贵州三都、荔波、榕江、从江、都匀、独山一带。水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家的山歌唱不完;夜连夜来天连天。〃邓恩铭从小说水族话;唱水族山歌。他的奶奶是水族歌手;教他学会一支又一支水族山歌:
砍柴一刀刀;
担柴一挑挑。
谁知一餐饭;
多少眼泪抛。
如此琅琅上口的水族山歌;绝不亚于唐朝诗人李绅那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邓恩铭从小在这些水族山歌的熏陶下;懂得人世间最质朴的爱与憎。他出生在医生之家。祖父邓锦庭、父亲邓国琮都行医。他原名邓恩明;字仲尧。他六岁时进私塾;十六岁时入荔泉书院。识字知书;他写起山歌来:
种田之人吃不饱;
纺纱之人穿不好;
坐轿之人唱高调;
抬轿之人满地跑。
据《邓恩铭烈士专集》(《邓恩铭烈士专集》由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编;一九八三年三月在都匀印出内部参考本)查证;这是邓恩铭十五岁时的作品。以此看出;这位水族少年的爱憎已很鲜明。
十六岁那年;邓恩铭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他走出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寨;作千里远行。那是他的二叔黄泽沛热情来信;邀他到山东济南上学;他便与叔母、堂弟一起;经香港、上海;抵达济南。黄泽沛是清朝进士;后来到山东当县官。他其实姓邓。他的父亲邓锦臣与邓恩铭的祖父邓锦庭是亲兄弟。由于他过继给姑母家;于是改姓黄。邓恩铭到了他家;也取了个黄姓名字;叫〃黄伯云〃。离开水族村寨时;邓恩铭赋诗言志: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业不成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间到处是青山。
邓恩铭在一九一七年十月抵达济南;便进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这是山东的名牌中学;
使邓恩铭知识猛进;大开眼界。进入省立一中一年多之后;五四运动山呼海啸般爆发了。山东成了全国注视的焦点。十八岁的邓恩铭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学生运动;被同学们推举为省立一中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兼出版部长。就在这时;他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领袖王尽美结识。从此;他俩肩并肩;在济南从事革命活动。
王尽美和邓恩铭等在一九二○年秋;组织了〃励新学会〃。王尽美被推举为《励新》杂志编辑部负责人;邓恩铭担任学会庶务。《励新》半月刊在一九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创刊。《发刊词》中;励新学会的宗旨是〃对于种种的问题;都想着一个一个的;给他讨论一个解决的方法;好去和黑暗环境奋斗〃。为着更进一步〃和黑暗环境奋斗〃;王尽美和邓恩铭组织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这时的邓恩铭不过二十岁;而王尽美也只有二十三岁。
第五部分:响应斯托扬诺维奇在广州找错了对象
当共产主义之火在中国的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逐一点燃之际;中国南方第一大城市广州;也出现了共产主义〃幽灵〃。广州是当时中国的一片热土。共产党的种子;最容易在那里萌芽。因为那里是孙中山的大本营;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当维经斯基率领那个〃记者团〃抵达北京之后;便兵分几路:他自己率〃主力〃前往上海;马马耶夫夫妇和鲍立维去了武汉;那位从哈尔滨奉命赶往北京的大胡子、俄共(布)党员斯托扬诺维奇;则在上海住了几个月之后;被维经斯基派往广州。热浪在广州澎湃;只有傍晚时一场豪雨骤降;才使人舒了一口气。一九二○年九月;在寒带长大的斯托扬诺维奇初来乍到广州;很不习惯。对于满街戴着尖顶斗笠的广州人;对于人行道上便于遮雨的骑楼;他感到非常新奇。
斯托扬诺维奇在广州改了名字;叫Минор;即米诺尔。他与另一位俄共(布)党员Песлиh;即佩尔林;一起被维经斯基派往广州。此外;还有那位既会讲法语又懂中文的越南人。斯托扬诺维奇用法语与那位越南人交谈。斯托扬诺维奇此行的目的;是在广州建立共产党组织。不过;他的公开身份是〃远东共和国〃记者。这个苏俄在远东临时建立的缓冲国;给人以〃中立〃的印象;也就使人们难以想到他会是俄共(布)党员。他和佩尔林在广州市中心永汉北租下了〃光光〃眼镜店二楼(今广州北京路太平餐馆对面)。他真的干起了记者行当。在那里办起了俄华通讯社。
斯托扬诺维奇在广州四处活动;寻找广州的马克思主义者;以便着手在那里组织共产党。不过;他不像维经斯基那么顺利;因为维经斯基在北京找到了李大钊;在上海找到了陈独秀;〃扎根串联〃那〃根〃都〃扎〃得很准。也许是缺乏工作经验;斯托扬诺维奇和佩尔林在广州所〃串联〃的;没有一个是马克思主义者:广州女子师范学校的英语教师黄尊生、谭祖荫;国文教师刘石心;当过漳州教育局局长的梁冰弦(他的原先的秘书便是刘石心);在报馆当校对的梁一余;他的弟弟、雅号〃生意佬〃的梁雨川;还有一位北京大学毕业生区声白。这七位;全是无政府主义者。斯托扬诺维奇和佩尔林找错了对象;细细探究起来;是因为来广州时找错了〃向导〃。陪同他们来广州的;是广东台山籍的北京大学学生黄凌霜。黄凌霜是一位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他曾加入过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后来又退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自然的;黄凌霜引见的是广州的一批无政府主义者。在那个时代;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同行;都举起了反军阀之旗;都要求民主。但是;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组织共产党;使斯托扬诺维奇和佩尔林的计划落空。
当事者谭祖荫在一九八一年的回忆;十分真实地道出了当时的情形:〃两个俄国人(引者注:指斯托扬诺维奇和佩尔林)同我们每周开一次会;多数在'光光'二楼开;有一次在黄尊生家开。我们开会是汇报本星期宣传的经过;下一步应如何做。会上使用英语;一般由区声白当记录;区当时在岭南大学教书;有时他来不了;就由我当记录。黄尊生的英语好;由他当翻译;梁冰弦和我也会听、讲英语。当时两个俄国人知道我们是无政府主义者;和我们讲的是关于开展工人运动的事情;并由波金(引注者:即佩尔林)用英文起草向工人宣传的提纲;内容主要是揭露工人如何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不合理、不平等;要起来斗争;也讲到关于社会主义的道理;然后由区声白、黄尊生翻译成中文;由黄尊生、刘石心去协同和机器厂工人俱乐部作宣传。这个俱乐部不大;可坐三四十人;我去过一二次;只是旁听;没讲什么。梁冰弦不常去;区声白没去过。记得有一次是讲工人受资本家压迫、剥削;听众有三四十个工人。工人没有发言;因为听完时间已经很晚;就散会了;也没有组织工会。此宣传活动是半公开的;没有准备组织工人罢工。后来才有机器工会;但我没有参与。我后来只当教师;不问政治。当时两个俄国人没有和我们谈到成立共产党的问题。我们与共产党不同;各走各路;自己喜欢怎么搞就怎么搞。如果提出组织就会马上反对;我们不要头头;谁要做头头;马上有人反对。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九日《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两个俄国人和我们七个无政府主义者已经组织了广东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共产党员;这是误会了。当时确实是没有谈到成立共产党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无政府主义者;是不主张受什么组织、纪律约束的。〃《谭祖荫的回忆》;载《共产主义小组》(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由于斯托扬诺维奇和佩尔林找错了对象;这样;广州的共产党组织;最初没有建立起来。说实在的;两个不懂汉语的俄国人;对广州又是人地生疏;在那里找错了对象也是在所难免的。陪他们来到广州的那位黄凌霜;是来自李大钊身边——就连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时;也曾吸收了黄凌霜!
第五部分:响应北大三员〃大将〃南下羊城
其实;广州也有〃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
只消读一读一九一九年十一月连载于《广东中华新报》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篇长文;便可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兹照原文;摘录若干片段:〃自马克思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书之一八四八年;至刊行资本论第一卷之一八六七年;此二十年间;马克思主义之潮流;达于最高……〃自马克思倡其唯物的历史观以后;举凡社会的科学;皆顿改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