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软的软件研发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成就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软件开发越来越成为一项工程。大家也意识到开发软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让人利用,而不是为了显示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有多强、人有多聪明。正如盖茨讲过:微软最大的财富就是人。微软的任何一个产品组在这个阶段都将根据特性将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的完成就对应于一个里程碑。
盖茨说:“如果微软20个顶尖人才挖走,那么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这也反映出了他对团队组建工作的重视。微软一直努力给大家创造畅所欲言的言论空气,每个员工都能互相分享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而这种团队建设上的成就也如滚雪球般地累积起了微软帝国的庞大阵容和雄厚实力。这种前进的姿态在微软后期的发展中表现的越来越从容。
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2)
微软向世界正式推出 Windows 95产品时,曾经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推广活动,这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传播活动在全球持续进行,前后历时24个小时,活动费用超过二亿美元。所有的这些沟通活动展示了整个营销沟通的伟大力量,同时也体现了微软营销部门和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其他公司的统一团队精神。
在此之前,微软已经显示了其内部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一个大型软件的开发量,往往达到几千、上万人。Windows95操作系统则是数千名软件工程师历时三年开发完成。而且在应用软件领域,用户需要的不仅是一个软件产品,而是与之相关的整体解决方案及全方位服务。Windows95的诞生,本身就是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团队的共同目标得到同向强调的结果。
在Windows95的营销活动中,微软共雇佣了120多家公司为其出谋划策。一个由6O人组成的公司营销团队专门从事整个活动的协调工作。几千人组成的团队参与了这场新产品推向世界的市场营销活动。每一个微软产品部门则专门负责制订和执行自己的促销计划。
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营销传播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一个团结、步骤协调一致的团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微软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开始,首先力推第一张Windows 95软件盘。随后,一个巨大的 Windows 95箱柜被拖船运送到悉尼港。全封闭没有窗户的潜水艇暗示着“如果人类生活在没有窗户即Windows的世界上,生活将会是怎么样?”此外,微软公司还在美国总部举办了一场 Windows 95嘉年华会,当嘉年华会进行到最后时刻,盖茨和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今晚秀”的主持人杰·雷诺一起登场亮相,把这场大型的市场营销传播活动推向高峰。
这种规模庞大,气势宏伟的营销活动整合了公共关系、名人背书、事件行销、广告和零售刺激等各个层面的内容,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协作,其成功推进是不可想象的。微软正是利用长期以来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协作的传统,将这个活动顺利地执行下来。
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1)
虽然微软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软件帝国,但是,人们所熟知的软件产品也不过几种,如MS…DOS、WINDOWS、OFFICE等,而这几种恰恰就是微软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微软每年花在研发上的费用大概是60亿美元,开发的新产品包括数字盥洗室和人造卫星定位手表等新产品,但只有少数的项目能够为微软帝国带来利润,这也说明了创业过程中选择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的重要性。
1981年,IBM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后,选择了免费的MS…DOS作为其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此举使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借助IBM这股大风,平步青云,销售量猛增。而且相对于其他竞争者而言,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是最早进入市场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由此它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同,成为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标准平台,在市场这只肥羊身上,切下了最大最好的一块肉。由于掌握着操作系统这一杀手锏,微软将自己定位成便宜、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的主人。
当时,盖茨和他的微软还瞄准了另外一个项目:应用软件。在1981年的年度会议上,微软新来的程序员查尔斯·西蒙伊以夸张的言辞和动作力陈应用软件在微软的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他挂出一张图表,以显示这种战略的效果。上面的每条线都标示劳动大军的收入。曲线起初很平缓然后便向上延展,而如果依此实行大约15年,根据西蒙伊的宏图,华盛顿州的每个人都将为微软工作。
西蒙伊与盖茨都认识到,必须将目标集中在开发尽可能多的不同的微软应用程序上,以便被更多的汁算机平台使用。而这之后,一系列的应用软件逐渐涌现,这其中就包括现在人们所熟知的WORD、EXECL等等,这些应用软件后来组合成的OFFICE系列就成为了微软重要的盈利支撑。
1985年,仍然还只是一家小程序开发公司的微软再次与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不取分文;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鉴于当时PC市场兼容机份额极低,IBM不假思索地同意了;与此同时,微软还推出了自己标志性的产品 Windows1。0——一种“友好的、卓越的”图形用户界面与IBM的PC一起出售。
1986年,DOS面临英特尔新芯片的兼容问题。盖茨发现DSR软件和该软件公司的博士梅尔沃德,对解决DOS兼容问题以及开发前沿新技术,都是一个很理想的高级人才,于是以150万美元把梅尔沃德兄弟连人带公司一起并购到微软。
梅尔沃德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都超过了盖茨,他的到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成功项目。如微软电视电脑融合、视频压缩、RISC芯片研究、集成Scripting语言、在线服务,以及商业谈判都出自于梅尔沃德这位微软技术总设计师的大手笔。
当然,在与IBM的合作开发OS/2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放弃WINDOWS的研发工作,因为盖茨深知图形化操作系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走红的软件项目。况且,“视窗”已有了两个版本,投入了6年的开发时间,上百万个工作日,一旦成为OS/2的牺牲品,一切就将成为泡影。盖茨于是一边与IBM虚与委蛇,一边暗中调兵遣将加大WINDOWS3。0的开发力度。
“所有人都意识到个人电脑的未来就是图形用户界面。他们一直想拥有用户界面,这下,IBM总算答应给他们了,但IBM给他们的不过是一个图形卡,而我们给他们的是一个图形的天空,由众多软件围绕的天空。”盖茨说道。
与IBM合作的最终结果就是OS/2在盖茨声东击西的战术下变的遥遥无期,而微软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3。0却历尽千难万险终于走到台前。此时,盖茨已不在乎这将进一步激怒IBM了。至少,现在是IBM更需要微软,而不是微软更需要IBM。
因为在对抗其他瓜分微软市场份额的其他操作系统过程中,微软处心积虑,使出的最厉害的一招就是进攻电脑操作系统软件发行渠道的要害——原始设备制造厂家。在微软的进攻下,原始设备制造厂家不得不在其个人电脑上预装Windows,某些用户还必须预装MS-Office。因此,微软可利用其操作系统在市场的主导地位,要求电脑原始设备制造厂家接受MS…DOS的限制性许可证条件:即原始设备制造厂家为所售出的每一台电脑(不论其是否包括Windows/MS…DOS)向微软交付操作系统的专利权税。这些许可证条件还包括其他限制,例如通过许可证协议将Windows和DOS捆绑销售,广泛的最小承诺和长期限的许可证条件。
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2)
事实证明,盖茨抓住了最好的机会——到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4年间微软仅仅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就赢利20亿美元;而 Windows的旗帜从IBM开始,飘进越来越多PC的界面,最终成就了庞大的微软帝国。从1990年到1993年,微软的市场份额从65%飘升至79%以上。在1997年财政年度,微软的Windows和DOS产品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已占有主导地位,占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显然,微软已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取得了垄断地位。
等到Windows95面世之时,微软的霸气已经普及到了绝大多数机器的屏幕上,打开电源开关,只见屏幕上Windows的大旗飘飘,呼啦啦一阵飘扬,电脑用户就被自动吸引到了窗前,然后用户只剩下用鼠标在图标上叩击,等Windows去激活每一个程序。紧抓着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应用软件这两个行之有效的项目不放手,微软开始在事业的巅峰上展现了诱人而又炫目的舞姿。
创业篇:商机的挖掘
硅谷称盖茨为“软件业里的撒旦”,word perfect公司前主管甚至称他为“带你过河,然后吃掉你的狐狸”。莲花软件创办人卡波尔说得比较中肯,“盖茨代表我们最好或最坏的一面。”究竟盖茨是魔鬼还是天使,微软是新科技的缔造者,还是商业规则的破坏者,现在还没有谁能下一个公正的结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础上的软件帝国。
创业盈利的模式(1)
硅谷称盖茨为“软件业里的撒旦”,word perfect公司前主管甚至称他为“带你过河,然后吃掉你的狐狸”。莲花软件创办人卡波尔说得比较中肯,“盖茨代表我们最好或最坏的一面。”究竟盖茨是魔鬼还是天使,微软是新科技的缔造者,还是商业规则的破坏者,现在还没有谁能下一个公正的结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