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雪芹小传 作者:周汝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从这一点看,曹雪芹少年时候,被钥空房,不许出门自由活动,就不奇怪了。   

  曹雪芹对于〃戏子〃,自有他的看法和评价,止如他议论〃两赋而来之人〃时所说的:〃总(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娼。〃这种评价,今天的人应该明白那确实是很高的了。   

  曹雪芹就是不甘为庸人〃驱制驾驭〃像牛马般为之服劳供役。   

  稍晚的杨懋建,作《京尘杂录》,其卷四中曾提到才人落拓,甘伍优伶的故事,   

  昔乾隆间,黄仲则〔名诗人黄景仁〕居京师,落落寡合,每有虞仲翔青蝇之感,权贵人莫能招致之;日惟从伶人乞食,时或竟于红氍毹上,现种种身说法,粉墨淋漓,登场歌哭,谑浪笑傲,旁若无人。如杨升庵〔明代杨慎〕在滇南,醉后胡粉傅面,插花满头,门生诸妓,舆以过市。唐六如〔即雪芹论〃两赋〃时列举的唐伯虎〕与张梦晋,大雪中游虎丘,效乞儿唱莲花落。才人失意,遂至逾闲荡检。此亦幸际圣朝,容其傲兀耳。   

  所以,十分清楚,曹雪芹的〃放浪〃,就是对封建礼法的〃逾闲荡检〃。这不止是一个个人甘愿与否的问题,还有一个〃圣朝〃容与不容的问题在。而曹雪芹,正是由于放浪而为〃圣朝〃所难容的位〃君才抑塞〃的失意才人伟大的艺术家。

                    





  

周汝昌


十五 杂 学
  

  曹雪芹自幼如何读书上学以及后来如何考取科名、当差作事的详细情况,都已无从考见。我们最多只能作出一些揣测,聊为想象之资而已。   

  后金的满洲统治主因为形势发展上的客观需要,从很早就开始重视人材的教育和选拔了。天聪五年(1631)就有过凡贵族大臣的子弟自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俱令读书的明令。而在前此两年,并已举行过选取生员的考试。在最初,努尔哈赤攻占明朝的辽东的时候,最厌恶念书的,凡是俘虏到的书生秀才人等一概加以杀戮;稍后杀戮之风渐减,得有残余;到这时,便从各贝勒以及满蒙等各家家奴中考选提拔,并赏缎布、免差徭:这说明满洲贵族为了统治工作,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需要日益迫切了。入关以后,便完全承袭了明朝科举取士的制度,这是封建朝廷所必然要采取的手段,不待细讲;但是对满洲八旗人参不参加和如何参加科举的问题遂成为他们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他们对此始终举棋不定、朝令夕改、变易频繁。这难题的实质不外乎是他们无法解决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由于客观形势需要,八旗集团、特别是满洲内部,不能不急起直追,竭力向优秀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一方面,由于对汉族文化接受学习的结果势必会引起满汉汇流、满人严重汉化的局面,而满洲封建主,恐对其统治不利,是最害怕他们丧失了自己原来的骑射的技能和〃淳朴〃的风气的。因此,他们始终找不到一个双全两美的政策,而历史的发展却在他们的踌躇不定中而快速迈进。   

  在康熙前期,他们的〃淳朴〃的痕迹尚有可寻,而在乾嘉时代的满人看来,那些痕迹却已经成为话柄谈资了。康熙皇帝可以说是入关后第一个特别注意培养人材的,他本人就非常好学,所以他身边和周围的人大都是挑选很有文化造诣的,连包衣家奴、侍卫驱走之人也不例外。他在康熙二十四年就曾慨叹〃看来内府竟无能书射之人〃,因此下令在他〃常见〃的近处设立书房,专门培养内府佐领、管领下的子弟(注:内府佐领和管领本是两种不同的身份;前者本为兵弁家丁,后者本为管事家奴。曹家在内务府隶属前一类。),分习清书〔满文〕、汉书,一次就选了三百六十六名官学生(后来又迭有增额);次年遂设景山官学这是在顺治元年设立八旗官学之后的第一个专门为内府三旗子弟所设的专学。   

  雍正继康熙之后,对八旗人材也很注意,增设了很多培养旗人的学校。雍正六年,命令于景山官学之外再设咸安宫官学,在内府佐领、管领下的幼童以及已在官学的学生之中挑选俊秀者,委派翰林、乌拉、满洲人等为教习和〃谙达〃,分授汉、满功课和弓马武艺。结果选定十三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的学童九十名,于雍正七年正式成立。   

  我们了解了上述的制度,可以有助于想象、推测曹雪芹自幼接受封建教育的各种可能性和大概的情况。

  曹雪芹是雍正六年才到北京来的,那时曹钜驯豢垩耗冒欤也丫唬┲薪隽粲喾考吧偈冢┣郾救舜耸辈挪还俏逅甑挠淄共坏骄透档哪炅洹U饩退得鳎诮鲜逼冢词勾嫌痹缁郏不估床患笆艿绞裁唇衔降慕逃骄┮院蟮募彝デ榭觯膊换峄褂凶郧胱ㄊΦ哪芰ΑK芸赡苁蔷投劣谧逯衅渌上碌募役又械摹>退姆爬诵愿穸矗笤即厦骺⌒阌杏啵床豢锨谘Э喽粒蛭哂姓庵中愿竦娜耍换帷ò床烤桶唷āㄑ娴妇亍ǖ厝ツ钏朗椋腋匾氖撬苑饨ń逃兴贪骞嗍涞哪且惶锥鳎静环⑸巳ぁ4臃饨ü鄣憷聪驴加铮苎┣凼歉觥ɑ笛ǎ椴⒚挥小詈谩ǎ凇逗炻ッ巍返淖钋懊娌皇腔沽粝铝恕ㄋ湮椅囱Аǖ淖怨┞穑烤屯嘎读苏飧鲆庖濉!  �

  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那时代的所谓〃学〃,究竟是什么?   说到〃学〃,大家可能首先想到人们常常提起的乾嘉时期的〃朴学〃〃汉学〃之名,或且以为曹雪芹既然正是乾隆时候的人,生活在这种社会学术风气之下,他之所谓〃学〃与〃未学〃,一定也就是指这个。其实大为不然。   

  第一,以真正汉学言,吴派始于惠栋,惠栋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卒于乾隆二十三年;继之者如江声,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卒于嘉庆四年。皖派始于戴震,戴震生于雍正元年,卒于乾隆四十二年。常州派始于庄存与,存与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卒于乾隆五十三年。可以看出,这些〃创始〃人,除惠氏外,最多的也不过长于曹雪芹数岁而已,他们完全是同时人。而且雪芹年寿不永,反而先于诸学者下世了;在他生时,诸家还都没有十分重要的著作问世;例如到雪芹二十岁时,惠栋才得见到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时尚未刊刻,两年后才刻成);雪芹三十一岁时,脂砚斋已再评《石头记》(乾隆十九年甲戌),那时戴震才不过初至北京,稍为都中人士所知;雪芹四十岁去世之时,戴震因会试不第,居新安会馆,段玉裁才得投札称弟子,往从讲学;到戴氏的《孟子字义疏证》成书与段氏《说文解字注》的始作,那已然是乾隆四十一年、雪芹逝世十余年以后的事了,不必再多列举,只此已可见其时学人学术情况之大略先后。其时诸家壁垒粗成,流派未晰,所谓某学某派诸名目,那只是此后的人的概念和分析,雪芹生时,人们还根本没有这种认识,而且〃汉学〃的势力影响,这时也根本未曾打入满洲八旗人的圈子里去,旗人的〃学问〃,走的全然是另一条路径。   

  第二,即以〃汉学〃而论,当时也还远不是像后人所理解的已经取得〃正统〃学术的资格地位,最多,不过只被列入〃杂学〃之内而已。那么,什么才是〃杂学〃所不能拟议的〃正学〃呢?原来,那就是科举制艺、时文八股之学!比曹雪芹只小了十四岁的章学诚曾记下过那种情形,值得我们重读。他说:   

  前明制艺〔八股〕盛行,学问文章,远不古若,此风气之衰也。国初崇尚实学,特举词科,史馆需人,待以不次,通儒硕彦,磊落相望,可谓一时盛矣。其后史事告成,馆阁无事,自雍正初至乾隆十年许,学士又以四书文义相为矜尚。仆年十五六时〔1752…1753〕,犹闻老生宿儒自尊所业,至目通经服古谓之〃杂学〃、诗古文辞谓之〃杂作〃;士不工四书文不得为通(注:《章氏遗书·答沈枫墀论学》。并参看刘禺生《世载堂杂忆》77页:〃当科举盛行之时,其他诗文谓之'杂学'〃。忆《潜研堂文集》年谱中亦有此等例证。按〃杂学〃一词亦见于《红楼梦》第八回与第七十八回中。《儒林外史》则第三回、第四十六回亦有之,并可参看。)……     这情况才是当时的一般〃念书人〃的代表见解;章氏本人在乾隆甲戌年买得一部《韩文考异》,而塾师于举业之外,禁不许阅读他书,以致他不得不〃匿藏箧笥,灯窗輙窃观之〃(注:同上《朱崇沐刊韩文考异书后》。)。由此可知,在乾隆二十八年就已下世的内府包衣旗人曹雪芹,绝不可能在家塾之中学到什么别的学问,不但连〃通经服古〃的那种〃杂学〃(即我们心目中的乾嘉〃汉学〃)对他是无缘的,就是〃诗古文辞〃这种〃杂作〃,也不是在明白许可涉猎之列的东西(注:可参看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余幼时家贫,除四书五经外,不知诗为何物。一日业师外出,其友张自南先生携书一册到馆求售,留札致师云:'适有亟需,奉上《古诗选》四本,求押银二星,实荷再生,感非言罄。'予舅氏章升扶见之,语先慈曰:'张先生以二星之故,而词哀如此,固宜与之;留其诗可,不留其诗亦可。'予年九岁,偶阅之,如获珍宝:始古诗十九首,终于盛唐。伺业师他出,及岁终解馆时,便吟咏而摹仿之。呜呼!此余学诗所由始也,自南先生其益我不已多乎!〃)。   

  从〃六岁就傅〃的皇子、八岁入官学的觉罗、十岁入官学的一般旗人、十三岁以上挑入官学的内府子弟等等例子而看,长到十多岁的曹雪芹是有进入景山官学或咸安宫官学的可能的,因为他的资质无疑够得上是〃俊秀者〃,官学生概由官方挑选,挑着之后恐不容不去,再说官学生不但有公费资助,出学后也有〃上进〃之路,以当时曹家的情况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