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ぁ
依門而分的六種心路過程是:
一、與眼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二、與耳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三、與鼻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四、與舌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五、與身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六、與意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或者,依識而分的六種心路過程是:
一、與眼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二、與耳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三、與鼻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四、與舌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五、與身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六、與意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依門的心路過程應與依識的(相符心路過程)配合。
節四之助讀說明
六種心路過程:直譯巴利文v?thi是「路」,但在此則意為「過程」。當諸心於根門73或意門生起以識知目標時,它們不會雜亂無章或單獨地生起,而是在一系列不同的識知過程階段,依照有條有理的次序一個接著一個地生起。這次序名為「心之定法」(cittaniyàma)。
心路過程必須具足一切所須的因緣條件才能發生。根據裕瑁恳环N心路過程所須的因緣條件如下:
一、於眼門心路過程:
(1) 眼淨色(cakkhuppasàda)、
(2) 色所緣(r?pàramma?a)、
(3) 光(àloka)、
(4) 作意(manasikàra)。
於耳門心路過程:
(1) 耳淨色(sotappasàda)、
(2) 聲所緣(saddàramma?a)、
(3) 空間(àkàsa)、
(4) 作意。
於鼻門心路過程:
(1) 鼻淨色(ghànappasàda)、
(2) 香所緣(gandhàramma?a)、
(3) 風界(vàyodhàtu)、
(4) 作意。
於舌門心路過程:
(1) 舌淨色(jivhàppasàda)、
(2) 味所緣(rasàramma?a)、
(3) 水界(àpodhàtu)、
(4) 作意。
於身門心路過程:
(1) 身淨色(kàyappasàda)、
(2) 樱墸╬ho??habbàramma?a)、
(3) 地界(pa?hav?dhàtu)、
(4) 作意。
於意門心路過程:
(1) 心所依處(hadayavatthu)、
(2) 法所緣(dhammàramma?a)74、
(3) 有分。
(4) 作意。
為了方便,六種心路過程可以分為兩組:一、五門心路過程(pa¤cadvàrav?thi),這包括發生於五根門的五種心路過程;二、意門心路過程(manodvàrav?thi),這包括一切只發生於意門的心路過程。由於五門心路過程也(必須)經由有分而生起,所以有時它們也稱為「混合心路過程」(missaka…dvàrav?thi),因為它們涉及了意門與根門。只在意門裡發生的心路過程則稱「純意門心路過程」(suddha… manodvàrav?thi),因為它們洠в型ㄟ^根門,而只通過有分生起。如隨後可見,雖然首五種心路過程通過不同的根門發生,但它們都依照同一個次序。第六種(即:意門)心路過程則包括了多種不同的過程,唯一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依靠五根門生起。
節五:所緣的六種呈現方式
Atimahanta§ mahanta§ paritta§ atiparitta¤ cà ti pa¤cadvàre; manodvàre pana vibh?tam avibh?ta¤ cà ti chadhà visayappavatti veditabbà。
當知所緣的六種呈現方式是:
一、於五根門,它是極大、大、微細、極微細。
二、於意門,它是清晰及不清晰。
節五之助讀說明
所緣:巴利文visayappavatti意為所緣(目標)在六門之一呈現於心識,或所緣呈現時的諸心活動。所緣的六種呈現方式可分別為在五根門的四種,即極大、大、微細、極微細,以及在意門的清晰與不清晰。
在此所用的「大」(mahà)及「微細」(paritta)並不是指所緣的體積,而是指它給予心的撞擊力。即使巨大或粗顯色所緣呈現於眼門,但若眼淨色很弱,或所緣在眼淨色的高峰期已過才撞擊它,或光線很暗,該所緣即不能給予清楚的印象,因而是屬於微細或極微細所緣。反之,若細小的所緣在眼淨色的高峰期撞擊它、眼淨色很強、光線又亮,如是該所緣即能給予清楚的印象,因而是屬於大或極大所緣。
因此「大所緣」和「微細所緣」等並不是指所緣的體積,而是指從所緣呈現於根門的那一刻起,直至停止呈現期間,有多少個心路過程心生起。對於呈現於意門心路過程的清晰及不清晰所緣的分別亦依據相同的原則。
五門心路過程
(pa¤cadvàrav?thi)
節六:極大所緣
Katha§? Uppada??hiti…bha?ga…vasena kha?attaya§ eka… cittakkha?a§ nàma。 Tàni pana sattarasa cittakkha?àni r?pa… dhammànam àyu。 Ekacittakkha?àt?tàni và bahucittakkha?àt?tàni và ?hitippattàn'eva pa¤càlambanàni pa¤cadvàre àpàtham àgacchanti。
如何(決定所緣呈現的強度)?一心識剎那有三個小剎那:生、住及滅。色法的壽命是十七個心識剎那。五所緣在一個或幾個心識剎那過去之後,在住時呈現於五根門。
Tasmà yadi ekacittakkha?àt?taka§ r?pàramma?a§ cakkhussa àpàtham àgacchati; tato dvikkhattu§ bhava?ge calite bhava?gasota§ vocchinditvà tam eva r?pàramma?a§ àvajjanta§ pa¤cadvàràvajjanacitta§ uppajjitvà nirujjhati。 Tato tass'ànantara§ tam eva r?pa§ passanta§ cakkhuvi¤¤à?a§; sampa?icchanta§ sampa?icchanacitta§; sant?rayamàna§ sant?ra?acitta§; vavattha… penta§ votthapanacitta¤ cà ti yathàkkama§ uppajjitvà nirujjhanti。
如是,若色所緣在經過一個心識剎那之後(1)呈現於眼門,有分波動了兩個心識剎那後即中斷(2…3)。隨後轉向於取同一個所緣的五門轉向心生起與壞滅(4)。緊接著依照次序生滅的是看該色所緣的眼識(5)、領受它的領受心(6)、推度它的推度心(7)、確定它的確定心(8)。
Tato para§ ek?nati§sakàmàvacarajavanesu ya§ ki¤ci laddhappaccaya§ yebhuyyena sattakkhattu§ javati。 Javanànu… bandhàni ca dve tadàramma?apàkàni yathàraha§ pavattanti。 Tato para§ bhava?gapàto。
隨後任何一個具足因緣的二十九欲界速行心即會生起,一般上是七個心識剎那(9…15)。在速行之後,兩個彼所緣(16…17)則依照情況生起。過後即沉入有分裡。
Ettàvatà cuddasa v?thicittuppàdà dve bhava?gacalanàni pubb'ev'at?takam ekacittakkha?an ti katvà sattarasa cittakkha?àni parip?renti。 Tato para§ nirujjhati。 ?lambanam eta§ atimahanta§ nàma gocara§。
至此十七心識過程已完畢,即:十四心路過程心、兩個有分波動及一個已過去的(有分)心識剎那。過後該所緣即滅盡。這所緣即名為「極大」。
節六之助讀說明
表4…1:極大所緣的眼門心路過程
色法的壽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心路過程
有分流
過去有分
有分波動
有分斷
五門轉向
眼識
領受
推度
確定
速行
速行
速行
速行
速行
速行
速行
彼所緣
彼所緣
有分流
色法:在《阿毗達摩論》裡,一個心的壽命名為一個心識剎那(cittakkha?a)。這時間單位是非常短暫的;根據諸論師,在閃電間或眨眼間,即有數萬儯鼈心識剎那過去了。雖然它極其短暫,但每個心識剎那還可以再分為三個小剎那,即:生時(uppàda)、住時(?hiti)及滅時(bha?ga)。在每一個心識剎那裡,一個心生起,執行其剎那間的作用,隨後即壞滅,而供給下一心生起的因緣條件。如是,依心識剎那次序,心流持續不斷地發生,即如河水之流一般。
有些論師,例如阿難尊者(?cariya ?nanda,《阿毗達摩初疏鈔》M?la?ikà的作者),則不接受名法有「住時小剎那」,舉出《雙論》中的「心雙」一章只提及心的生時與滅時,而洠в刑峒白r。然而阿耨樓陀尊者並不支持這觀點,裕Ы馄渲鞯闹T論師也都不支持該觀點。《阿毗達摩義廣釋》指出「住時小剎那」是諸法生時與滅時之間的階段,其時該法「面對自己的壞滅」(bha?gàbhimukhàvathà)。列迪長老認為住時是生與滅兩個階段的中間點,就譬如把一塊石頭拋上空中,它必須有一個(停止的)剎那,然後才開始掉下來。他也說住時可以包括法的生時與滅時之外的整個壽命。許多論師認為佛陀在《增支部》(A。3:47/i;152)裡所說的:「緣生法有三相,即:生、滅、及住立的變易」已暗示了有住時。在此,他們認為「住立的變易」(?hitassa a¤¤athatta)即是指住時。
色法也經過生、住、滅三時,但這三時所佔的時間是等於十七個心生滅的時間。名法與色法的生時和滅時的時間長短都一樣,但色法的住時則等於名法的四十九個小剎那。75
五所緣……在住時呈現於五根門:色所緣等五所緣都是色法,所以能夠維持十七個心識剎那。由於它們在生起的小剎那還很弱,所以只有在住時才能呈現於五根門。
如是,若色所緣:當洠в谢钴S的心路過程發生時,屬於同一種心的有分心流即會不斷地發生,且只取同一個目標,也即是前一世最後一串速行(臨死速行)的目標,此目標是業或業相或趣相。在五所緣之一呈現於根門的當下,一個有分心已過去了,此心名為「過去有分」(at?tabh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