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办的事情,都尽可能地去办。不能办的事情,当然不要勉强去办。这里要注意,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地方应当服从中央的调度安排。以前曾经担心,各省都发展了各种工业,像上海这样的城市的工业品会没有人要。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我们的各种工业品并不是多了,而是还很不够。上海最近提出了向高大精尖发展的方针,他们还是大有事情可做的。
在国与国的关系上,我们主张,各国尽量多搞,以自力更生、不依赖外援为原则。自己尽可能独立地搞,凡是自己能办的,必须尽量地多搞。只有自己实在不能办的才不办。特别是农业,更应当搞好。吃饭靠外国,危险得很,打起仗来,更加危险。他们和我们相反,不提倡各国尽量搞,而提倡“可以不必生产能靠其他国家供应来满足需要的产品”。似乎想用经济力量来控制别的国家。他们不懂得,这样“管”起来,对他们自己也不见得有利。
3、小的国家和省份也很难什么都搞。第765页
教科书(第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必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分工。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都是中小国家,每一个国家发展所有的工业部门,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也是力不胜任的。
毛主席评论说,就某些产品来说,有些国家有这里所说的“力不胜任”的问题。蒙古人口不到一百万,各种东西都搞也有困难。我们国内有些人口少的省,例如青海、宁夏,现在也很难什么都搞。
4、社会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第757页
教科书(第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说,资本主义阵营各国弱肉强食,发达国家以保持不发达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落后状态为目的;而社会主义阵营实行国际分工,各人民民主国家便易于消灭从资本主义继承下来的经济落后状态和经济发展的片面性,为工业化创造有利条件,更迅速地发展经济和增进人民的福利。
毛主席评论说,在这行后面,新的增订本加了三段话,其中有句话说:“使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总的水平逐渐拉平”。据说,目的是想使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大体上相同的时间之内,一起进入共产主义。这个理论、这种提法,都不对。各国人口不等,资源不同,历史条件不一样,革命有先进和后进的区别,怎样拉得平呢?一对夫妻生了十个儿子,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聪明些,有的愚蠢些,怎么能够拉平?“拉平”实际上是布哈林的均衡论。社会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一国之内的各省,一省之内的各县,都不平衡。拿广东的卫生工作来说,佛山市和岐乐社搞得好,因此佛山和广州不平衡,岐乐社和韶关不平衡。他们反对不平衡,幻想平衡,是错误的。
5、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完全平等没有做到。第753页
教科书(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说,“在社会主义阵营,没有也不可能有经济扩张、不等价交换”。毛主席评论说,事实上有。教科书又说:“社会主义各国之间的多方面的合作,以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互助为基础”。
毛主席评论说,事实上也是没有做到。
6、事实上有政治性的贸易。第769页
教科书(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说,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没有一个参与国强迫对方接受他所不要的商品”,“不会有任何的歧视和不等价交换”。
毛主席评论说,不是那么一回事。事实上有卖肉带骨头的贸易,这是一种政治性的贸易。
7、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好。第775页
教科书(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说,贷款是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在资本主义世界,信贷关系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垄断组织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掠夺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在社会主义阵营,债权国不因给予贷款而有任何特权。贷款的条件十分优惠。
毛主席评论说,贷款这件事,斯大林在世时,赫鲁晓夫刚上台时,他们做的和这里写的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好,我们要懂得这个原则。根本的问题是制度问题,制度决定一个国家走什么方向。只要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就决定社会主义国家总是要同帝国主义国家相对立的,妥协总是暂时的。社会制度变了,这个国家走的方向就要随着改变。
8、印度的革命总是要成功的。第785页
教科书(第三十五章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说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其他国家给予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性或经济性的条件。根据1955年2月2日苏印协定,苏联帮助印度建设年产100多万吨钢的比莱冶金工厂,便是与不发达国家建立的这种新型经济关系的明显例子。
毛主席评论说,在相当长期内,印度大资产阶级可以剥削工人,但是这个工厂建成以后可以增加好几万工人,这样一个几万人的重工业企业,可以成为印度无产阶级积累力量的一个重要基地。从长远看,印度的革命总是要成功的,这个钢厂、这类企业,将来总是人民的财产。
现在尼赫鲁挂社会主义的招牌,行资本主义的实际,这对印度工人有欺骗作用。甘地主义的影响,也对印度工人有麻痹作用。印度还没有像蒋介石那样的屠杀人民的反面教员。这些都是印度无产阶级的不利条件。
对《郑州会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的修改和信件
(1958年11月10日、12日)
一
郑州会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此件经中央政治局批准后,发至各级党委党组织认真实行。在实行前,要加以充分讨论。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日)
会议讨论了:(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二)公社问题;(三)城市公社问题;(四)要抓农业;(五)工作方法;(六)几个具体政策问题。
(一)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
经过讨论,归纳为下列五点:
1、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的东西,我们叫作社会主义。在这个阶段内,全党全民的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的建设。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集中表现,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的全民所有制。我们有了一个不全面的全民所有制,这就是国营工业,大森林地,河道,领海,国营水库、水湖、水塘,国营农场、林场、牧场以及其他各项国营事业。这还只是一部分全民所有制,而非全面的全民所有制。过渡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的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的全民所有制。
2、现在存在的以人民公社形式出现的社会主义大集体所有制,也就系小全民所有制,要逐步地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所有制。
这一部分包括几亿人口,主要是农民,还有手工业工人。他是〈们〉原先是个体的中小生产者,经过几个步骤,在1953年到1956〈1958〉年的六年时间,发展到了现在人民公社阶段。集体性逐步提高了。有可能开始向全民性发展,例如现在出现的县办工业,就带有向全民所有制发展的因素。但尚非全民所有制,可以称为县民所有制,即所谓小全民所有制。在全县范围内能够由县调配的劳动和产品,都属于这种制度。
3、社会主义的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的含义,是(一)社会生产资料为全民所有;(二)因此社会产品(不但是生产资料的产品,而且是生活资料的产品)也为全民所有。在过渡时期的目前阶段,除国营企业和其他国营企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已成为全民所有以外,人民公社的生产资料(土地、森林、水池、种子、肥料、牲畜、农具、农业机器、工业厂矿)和产品,应当逐步地增加全民所有的成分,即逐步增加生产资料的全民性部分和逐步增加产品能由国家调拨的部分,根据国家计划生产,根据国家计划调拨。
4、要能实现调拨和逐步增加调拨的比例,就必须有雄厚的生产资料,就必须根据国家计划和公社需要,增加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因此,必须不断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不断提高这两个部类的生产水平。
5、要使人民公社具有雄厚的生产资料,就必须实现公社工业化,农业工厂化(即机械化和电气化)。
(二)
公社问题,其中有公社的性质问题,体制问题,分配问题,全民、集体、个人的关系问题,作息时间问题,食品问题,取暖问题。
1、关于公社的性质问题:
公社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公社在现阶段同时又是基层政权的组织。
公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
公社是实现两个过渡的最好的形式。这两个过渡是:一个,由社会主义的目前阶段到完成阶段的过渡 即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另一个,由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到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的过渡。
公社是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
2、关于公社的体制问题:
现在有三种形式:一是一县一社,二是一县数社县有联社,三是一县数社县无联社。大家认为,县有联社的组织形式较好,一县一个社可以继续试行,一县数社无联社形式是不好的。
公社内部各级都应当有一定的权力和机动,以便发挥各级的积极性。
各地公社要一律冠以地名。
在劳动调配中,第一、必须实行和巩固生产责任制。第二、必须使生产各部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运输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