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丹道周天预修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道德修养高深的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对于内心世界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精神必然充实,胸怀自然开阔,心中平和,毫无芥蒂。所谓:“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如此在修炼之时,自然能够“金鼎黄芽日日生”,真炁日生,道修益进,则得道成真,指日可待。与此相反,假如心地不纯,德行欠佳,甚至心术不正,道德败坏,必使心神经常处于不安定状态之中,往往妄念起伏,心火炽盛,难得清静,对于修道是绝大障碍,即使从事功修,亦难以见到效验。
    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性主七分,命主三分。”“修心人手,修心了手”。在性命双修的丹道体系之中,心性的修养至关重要。假如缺乏一定的德修作为根基,就难以承担修炼大事,甚至炉倾鼎覆,带来生命危险。这一方面,过去的修炼前辈有过许多惨痛的教训,不可不慎。
    总而言之.欲要探求中华道家修炼之秘奥,首先必须明白,修德是其根基。由此人手,以德悟道,道德并进.才能领会中华道家修炼学之真实义谛。


道德修养


    修炼与道德修养是什么关系?从哪些方面进行道德修养?怎样进行道德修养?这是摆在练功者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引起高度重视。
    一、道德修养是炼已大要
    有些练功者在聚能养气方面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但还是静不下来,坐不住,功能功力都上不来。其原因是在炼已方面功夫不够。炼已功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道德方面的修养,二是心意方面的锻炼。
    所谓道德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或规则的总和。简言之,道德就是做人的规矩。
    所谓道德修养,一般是指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等行动活动,以及经过自省、自检、自悟、慎独所达到的相应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
    练功者、修炼者的道德修养除与社会上一般的道德修养相同之外,尚有其独特的内容。就是它还包涵着气功修炼的境界。
  (二)德是功之本
  学练气功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练功先练人。道德的内涵是它包容的万事万物的各类规律和方法。合于‘道’的思想和行为是道德,合于‘道’的理是真理。所谓道德修养,即修德,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合乎‘道’,体现‘道’。也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生命、自然、宇宙运行规律,循律而动,达到生命自控、把握阴阳的层次。思想和行为都合乎规律,自然就会有高尚道德。
    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也就是多做常做好事善事的人,平时往往心旷神怡,心地坦然,心胸坦荡。在这种心态下练功,由于没有烦人的事情干扰,就非常容易人静和入定,因而出功能就比较快,甚至出大功能、开大智慧、得大觉悟。历史上凡是功高的人,都是德高望重的典型。
    相反,心里有亏心事的人,练功是坐不住的。比方说,他曾经做过恩将仇报、吃里扒外、过河折桥、出卖同事、充当间谍的事,有这类行为和举止的人,总觉得亏心和不安。这样不仅仅是练功坐不下来,而且亏心者短寿。这也是一个规律。因为它总心绪烦乱,阴阳失调,气血妄行,营卫失度,百脉不定,脏腑功能也不行,德行不检,即使服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寿。多行不义者,必亏自己的心,必短自己的寿。
    若干了坏事,如搞栽脏陷害,助纣为虐,落井下石,则更是怕原形毕露,怕被制裁。这种无穷无尽的恐惧、惊心,这种犹如过街老鼠般的心态,这种不良的刺激,会日积月累地形成潜在能量对他攻心。这样,一个人尽干坏事,总干亏心事,练功时就会静不下来,有各种各样的干扰。一旦入定还会出现许多恐怖的音象,搞得没法练下去。
    所以,光是学会了很多练功方法,而忽略了行为道德的修炼,还是练不成的。
    二、道德修养的内容
    道德修养的内容非常广泛和繁多。同时,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还均有不同的道德规范。每个人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时空点,都会有该时空点的特殊规范。遵循有关规范行事,即会显示“德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练功者就要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共产党员还要遵循共产主义道德规范,除之,还应遵循气功修炼方面所特有的道德规范。
    当前,对练功者来说,就是多行善事,多做好事。
    善事的内容非常多,比如济人利世,助人为乐,或者遵守社会公德,合道而行,尊师重道,尊老爱幼,以及见义勇为,敢于惩恶扬善,抵制邪恶。这种美好的行为可以在无形中形成一个令人愉悦、和谐、豁达、坦坦荡荡的心态。若再能弃除不正的习气和嗜好,按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练功时就不会有烦人的事来干扰,自然长功就快。所以,练功人要有助人济世之心,要多行善事,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好事的内容也非常多。在这里主要强调两条,一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为民族、为人类多做好事,做出贡献;二是为本门功法多做好事,做出贡献.谁做的好事越多,贡献越大,谁的功能功力长的越快越大。这里的原理或奥妙很简单,就是社会上多数优秀功法的创编人,在传功的时候,就把这种信号编入了程序,输入到他的生物计算机里,然后通过传功师的生物发射机,发出这种信号。这是一个全息信息,里边包含着传功师的全部东西,也包括了多做好事多长功的程序。谁接到这信息,按照这个指令做了,即真的做了好事,立了功,做出了贡献,谁真的就受益,功能功力自然长。这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事实,许多练功人都有这个亲身体会。
  三、努力做到“慎独〃
  道德修养的方法也非常多。重要方法之一是“慎独”。
  所谓“慎独”原属儒家用语。《礼记·中庸》中说:“真见乎隐,莫是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意思是说,最隐蔽的地方,最能看出人的品行,最微小的事情,最能显示出人的灵魂。君子在任何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即使是独居寡处,也自觉地不做任何坏事。可见,慎独既是自我修养、自我监督的自觉修德方法,又是其达到高度自觉的一种境界,用修炼者的话说,就是达到了“道德”的境
界。
    所谓道德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自自然然的境界,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境界。处在这种境界人的心境是非常超然、平淡、旷达的。
    陈毅同志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诗中,曾写道:“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我们应当学习古人和前人慎独的经验,努力进行道德修养,坚持以恒,达到修德的高层次。
    所谓修德的高层次就是“舍己利他”,敢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和维护他人的利益,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道无私。期盼每位练功修炼者经过练功和修德,都能成为功德园满者。


炼己述要

  “未炼还丹先炼心。”炼己是入手进入丹道的最初功夫。“炼己”为何?就是炼水源清浊分辨之功,即去浊存清之功。在道家称为最初还虚,由后天入先天之功。即找这个基本先天虚无状态。凡有杂念、存想、知见、睹闻、谷气等都属于后天之浊源,凡属无念、无虑、无识、无知,虚极,静笃皆属于先天之清源。就是要去浊源返清源。要做好炼己内容,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行为与道德方面的修养。二、就是时行心意锻炼。
   道德方面的修养,就是功德方面的内容。“德是功之本”,“无德何以言功”。修炼之人,在初其,虽然做不到“舍己利人”的大公无私。但起码要做到心境坦荡,利己助人。在不损自己太大利益的同时,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人。多替他人着想、考虑。不可做出违背道德与良心之事。人性是本善的。人一旦做了亏心事,欺师灭祖,栽脏陷害,欺凌老弱,自私贪欲等,人心会感觉到不安。有这种不安的情绪,人就无法静下心来,更不要说练功了。而一个人乐心助人,从帮助他人身上找快乐,他的心境就会愉快,心中就没有不安。心情自然恬然无欲。善事做多了,心中自我的地位自然看轻,这样私欲就小,心中的欲望就淡。欲望淡后,心就容易宁静,不容易被外在的物欲所惊扰。这样入手练功,就容易进入状态。故而在我们修炼的同时,要从各方面注重品德的修养,这方面做好了,你的修炼才有可能成功。
  心意锻炼,就是收心。在道家叫“锁心猿、栓意马”,叫止念。“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人的心意就象猿猴与马一样动荡难以驯服。“人身好清而心扰之,人身好静而意乱之”若要进入“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的先天妙境,就要驯服这个心,只有让心湛然常寂,才能得天地之造化。故,心意锻炼是炼己之要。
  收心之法很多。我们这里是通过调息之法入静入定的。为什么用调息呢?“息不调则心不定,心不定则气不凝。”心与息是相依的。而调息是否达标又可以说是你气功有没有入门的标准,故而,没有达到我们调息入静标准的人,我们是不主张其进行丹功训练的。因为息不调,心就难调,没有收服这个心,就没有辨水源清浊之功,丹功就不可能成功。即使强行训练,也只能达到普通的健身周天功的标准。故要筑基,先炼己。要做好炼己,先调息。再在平时注意积累功德。


调息训练入虚无



  题引:自拙文《调息训练述要》推出以后,受到了一些功友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