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块土地上生存的都是华夏子孙,所谓民族,只是文化和财富的不
同,真的混在一起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体了。所以还得想办法多骗点儿移民到辽
东来,和各部族掺和掺和”。辽阳城,朱棣和将领们探讨如何对待辽东各部少数
民族时,李陵发表了自己的民族观,揭开了辽东移民的序幕。
“总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却死在了自己的千秋家国梦内”,京城内,看着手
中的报纸,想起李陵那些暗藏机锋的“戏言”,武安国虎目含泪。
几年来,怀柔这些兄弟都和待他亲如手足。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武安国的
潜意识里早已把最初投缘的几个朋友都视做了血脉相连的亲人。现在却眼睁睁地
看着他们一个个亡故。
上次王飞雨的死对他的打击已经很沉重,这次再加上李陵,武安国不知道还
有多少兄弟要做为改变这个时局的代价。那零星撒出的火种,会不会就此淹没在
人海当中,永远没有燎原的机会。
痛,锥心刺骨的疼痛,偏偏这些疼痛他必须忍受,偏偏他无力反击。偏偏他
还要装做若无其事的挺直腰杆。刘凌心疼的看着自己的丈夫,不知这个高大的身
躯还能支持多久,她能做的,也仅仅是冲上一杯好茶,期待渺渺青雾能把武安国
的目光从悲伤中吸引开。
李陵战没之前还有另一句名言,没人敢汇报给朱元璋,这句话被威北军中不
服气的士兵辗转传到关内,传到了武安国的耳朵。
“冯将军小我,以陵出身低微,不识大体。如陵见冯将军被围按兵不动,则
冯将军当日所骂不过是一个不识大体的匹夫而已,何错之有。况且李陵此战为国,
非为私仇也。蒙古兵势大,你们在河边组车阵等候,接上冯将军后即过河,切战
切退,不可脱离本阵…………”。
正北方防线,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冯胜不顾李陵劝阻和草原夏季多变的天
气,强渡黄河,武安国推断不出。除了负责科学院的诸多事务,朝廷上的事他基
本插不上嘴,能了解到前方军情的途径仅仅是街头上的报纸和刘凌从宫里听到的
一些流言。曹震率领水师忙着对倭国进行封锁,估计长年驻守在海上的他还没听
说北方边境已燃起烽烟。震北军被金山部和高丽难民的起义搅得焦头烂额,已经
很久没人写信过来。
从周无忧那里听到的最确切消息是,此次蒙古大军分三路南下,东路璞英被
困大宁,孤军坚守。西路蓝玉在玉门关奋力反击,毖敌将数十,得马匹上万。但
蒙古人拼死不退,双方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正北方和林失守,都督冯诚战死疆场,
冯胜仓促救援,结果在和林南四十里遭遇埋伏。双方激战一日夜,天忽降暴雨,
平地水深三尺,火铳不能发射。亏得被冯胜留在后方押送粮草的李陵率五百死士
冲入敌军中营,打乱了蒙古人指挥,威北军才得以从溃围而出,残部狼狈渡河,
隔河与蒙古人对峙。李陵及随其出击的骑兵无一生还。
此时,距李陵入威北军还不到一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陵协助冯胜打
造出了一只新式军队。可惜,这只新军出师第一战中先损大将。
一年前,李陵奉诏入威北军襄办军务。朱元璋希望他能挟横扫辽东的声威帮
助冯胜尽快让威北军成为一支可以纵横大漠的力量。李陵把朱元璋的委托做得尽
心尽力,就连对震北军过来的军官一向看不太上眼的威北大将军冯胜对李陵也是
青眼有加。威北军中,李陵保持了大树将军的本色,很少开口干涉冯胜的军务。
无论冯胜安排他做什么事,他都会完成得很到位。
起初李陵奉冯胜之命督办军需,很快就彻底解决了军粮在路途上损耗这个大
问题。长期以来,从太原等地千里迢迢运来的军粮在路上至少要被服役的民壮消
耗掉三成,军中一直也习惯了这种消耗。解决这个问题的通常做法是在起运时多
加三成,到达目的地后扣除损耗正好满足军中需求。李陵在管理军需方面充分发
挥了他的“奸商”特长,参照徐达当年在大宁的经验,以减少对地方农业生产的
破坏为理由不再征调民夫运送军粮,换之以命令地方官员把军粮承包给商人运送
的方式。商人把粮食运送到目的地后,威北军按实际入库数量开给商人收据,商
人再凭借此收据回到地方取相当于入库粮食的两成作为运粮的报酬。仅此一条措
施就堵死了很多人的财路,也开辟了很多人的财路,称颂之声和抱怨之声交替着
直达朝廷。朱元璋见了地方上弹劾李陵的奏折后不但没有怪罪李陵,反而下令将
此制度推广到各军,并且称赞李陵有儒将之风,赏黄金百两,锦缎十匹。
常冒参股的北平毛纺行业经常到大同附近收购牧人的羊毛,李陵见到后主动
让士兵们搭了几个商栈供商人们作为交易和储存货物的场所,很快那里就成了大
集,每天进出商人奉献的租金就可以买好几头牛,威北军的营地中时常飘出牛肉
的香味。蒙古人的牛不用来耕种,屠宰起来不违反国家律法,这种没干过活的牛
肉肥筋嫩,深受士兵欢迎。
“老弟不去做陶朱公,真是屈才”,冯胜有一次在军中庆功宴会上喝醉了酒,
拍着李陵的肩膀说。那次贺铲平了小股骚扰百姓的马贼,李陵建议把俘虏按在马
贼中官职大小、罪行轻重判处三十年到五年劳役不等,然后出租给商人开凿大同
附近的荒山,顺便修整道路。路过的客商在一个经历了数千年山洪冲击而形成的
沟谷中发现了极品泥炭(煤),大批的采炭商人涌入深山,在人手奇缺情况下俘
虏们租出了非常好的价钱。
出租俘虏、开设商站、修整商路,不到一年的功夫李陵给威北军赚到了大笔
的白银,并且军方仅仅是收了些租金,没投入任何产业。滚滚而来的银子换成蒙
古人的牛羊填进了将士的肚子,有些因贫困而加入军中的士兵脸色渐渐红润,训
练起来也越发有精神。
提出合适的训练方法是李陵的本职工作,他把在震北军中的作战方法编成了
一本手册,交给冯胜审阅后发给各军官抄录。火炮准备需要多长时间,自己的步
兵距离敌军多远时火炮可以射击,多远时结束,骑兵需要多快速度冲上才能保证
最大发挥火炮效力,战车如何与骑兵配合,这些新鲜东西被威北军将士记得非常
熟练,记熟之后低级军官们就按照各自的理解去训练士卒,没等换完装备,军队
已经有了劲旅的样子。看着麾下士卒排成斜一字队形端着训练用的木棍,嘴里模
仿着“呯”、“呯”射击声蹲下,站起,前进、蹲下,站起,威北大将军冯胜有
时笑得胡须乱颤。
就在这种枯燥的重复动作中,威北军迅速成长起来。骑兵在炮火轰击后抽出
雪亮的马刀冲进硝烟,声势惊人。为了防止北方生变,在准备对云南用兵后,朝
廷加快了对威北军的装备供应速度,眼看着威北军就要成为大明朝的第三只铁拳。
环境就在这时候悄悄地起了变化。威北军的主帅冯胜和战车师师长李陵发生
了一次小小的争执,争执的原因很简单,朝廷将镇守和林的左都督郭英调走,新
的和林守将按冯胜的建议,任命为他的侄子冯诚。冯诚亦是在军旅中长大的名将
之后,他的早亡的父亲冯国用为亲军都指挥史,在大明开国元勋中位列第八。有
了英雄父亲和攻无不克的叔叔做后盾,加上自身骁勇善战,冯诚长大后在军中屡
立战功,名望和爵位都比郭英高出许多。冯胜推荐他守和林,也不是完全出于私
心,被蒙古部族环绕的地方本来就是凶险之地,“聪明”一点儿的将军都不会主
动请缨去冒险。
李陵向冯胜提出的意见是:派自己或副将军宋德去守和林。李陵不是不相信
冯诚的能力,攻城掠地,冯诚的战斗力不在常冒之下。但把守城池,冯诚对北方
游牧民族的秉性和攻击方式的确不是非常熟悉。况且冯诚一旦遇到麻烦,肯定会
影响冯胜对战局的判断力,按徐增寿的分析,蒙古人很有可能在大明注意力全部
放在云南时从背后下黑手。云南是蒙古人自认的属国,如果云南被大明攻击而蒙
古人坐视不理,今后脱古思帖木儿在各部族的威望尽失,蒙古草原肯定会另立英
主。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脱古思铁木儿也要和大明博上一博。纵使战败,还可
以寻找机会东山再起,不战,肯定被族人抛弃。
“少将军本为骑将,攻城拔寨是其所长,派如此骁将守城,在下亦觉得可惜,
这种偷懒的活还是交给老夫吧”。副将宋德见冯胜隐隐有些不快,赶紧出来打圆
场,他和冯胜搭档多年,熟知对方脾气秉性。他也认为与其让冯诚守城,不如让
冯诚做进攻的前锋,自己这把老骨头守城更合适一些,比起年青人,老将更持重。
“老夫岂是因私废公之人,戎马半生,未尝闻惊雷而变色”,冯胜带着明显
的不快否决了李陵和宋德的建议。
李陵不再坚持,作为部将,进言是自己的责任,是否采纳是主帅的权利。这
不是震北军,没有那张大圆桌,所有人必须清楚自己的身份。他也不是王浩,不
会给朱棣写信诉苦让朱棣调自己回震北军,作为军人他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威北
军中半年多,他已经做了太多自己不喜欢做的东西,不在乎再多受一次委屈。
随李陵一同到威北军的下级军官经常来他这里小坐,倾诉自己对新军队的不
习惯,李陵习惯性的拍拍对方肩膀,一起喝点儿茶,把矛盾消灭在自己的军帐中。
李陵认为一个军队的灵魂不是武器,是人,兄弟之间的团结是最重要的,一个不
团结的军队无法战胜任何敌人。既然被外界玩笑称为奸商,奸商必须计算一个事
件的厉害得失。特别是如果这些事情关